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通知公告

关于举办2025年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暨课程思政教学比赛的通知

时间:2025-01-06 15:32:32  作者:  点击:



各系、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课教研部:

为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陕西省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加强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师、教材、教法改革,促进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决定由教务处和工会联合主办学校2025年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暨课程思政教学比赛。请认真研究比赛要求,组织好遴选和参赛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比赛要求

重点考察教学团队(3-4人)针对某门课程中部分教学内容完成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达成教学目标、进行反思改进的能力。

(一)教学内容。根据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要求,对接职业标准(规范)、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等,优化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契合层次定位。公共基础课程内容应体现思想性、科学性、基础性、职业性、时代性,体现学科知识与行业应用场景的融合。专业课程内容应对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职业,体现专业升级和数字化转型、绿色化改造,鼓励按照生产实际和岗位需求设计模块化课程。结合教学实际融入科学精神、工程思维、创新意识和数字素养,注重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培育。

(二)教学设计。依据国家教学标准、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针对参赛教学内容,进行学情分析,确定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针对不同生源分类施教、因材施教。合理运用平台、技术、方法和资源等组织课堂教学。提高课程思政内涵融入课堂教学的水平,杜绝各种形式主义。公共基础课根据学科特点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专业课程鼓励实施项目式、任务式、案例式、情景化教学,强化工学结合、理实一体、手脑并用。

(三)教学实施。落实育人为本,重视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综合素养的培育;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开展师生、生生有效互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合理运用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推动深度学习,提高学生基于任务(项目)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教学过程真实数据,并根据反映出的问题适时调整教学策略。专业课程倡导引入典型生产案例;实习实训应落实《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岗位实习标准、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等,教师规范操作、有效示教。按照《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要求规范选用教材,鼓励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和数字教材。

(四)教学评价。聚焦教学目标达成,关注学生全面成长,重点考核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鼓励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与学行为的精准分析,个性化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习成效。

(五)教学反思。深度思考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过程中的经验与不足,总结在更新教育理念、落实课程思政、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转变教师角色、改进教学评价、运用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做到设计理念、教学实施、育人成效的有机统一,成为传道授业解惑赋能的大先生

二、参赛对象

每个教学团队由近3年内实际承担参赛课程或相关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组成;教学团队结构合理,35岁以下(含)的教师不少于1人,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取得高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教师不少于1人;专业课程组的教学团队中双师型教师占比在 50%以上;学校正式聘用的企业兼职教师可按要求参加专业课程组的比赛,数量不超过 1 名。鼓励国家级和省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教学名师、教学成果奖主持人以及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优秀教师报名参赛。

三、比赛分组及参赛名额

(一)比赛分组

比赛分设3个报名组别。参赛的模块、单元、专题、项目或任务等应为有关课程中连续、完整的教学内容。

1.公共基础课程组:参赛的教学内容应不少于12学时(不含思想政治类课程)。

2.专业课程一组:参赛的教学内容应不少于16学时,参赛课程应为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或专业拓展(选修)课。

3.专业课程二组:参赛的教学内容应不少于16 学时,其中体现教师实操演示与指导的内容不少于8学时。参赛课程为专业核心课或专业拓展(选修)课,或专周实习实训、岗位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

(二)参赛名额

根据各系部专业类及公共课程情况,对参赛作品数量分配如下。

作品数量

组别

专业类

文化传媒系

2

专业课程一组、二组

艺术设计广播影视

交通运营服务系

3

专业课程一组、二组

城市轨道、铁道运输、物流

数字经济与数字技术系

4

专业课程一组、二组

财务会计、电子商务、计算机、艺术设计

学前教育系

1

专业课程一组、二组

教育

小学教育学

1

专业课程一组、二组

教育

艺术教育系

3

专业课程一组、二组

航空运输、表演艺术、教育

公共课教研部

1

公共基础课程组


马克思主义学院

1

公共基础课程组


合计

16

三、比赛方式及时间安排

(一)比赛方式

1.部初赛

初赛由各系部组织,所有符合比赛要求的教师均可报名参赛,可跨部门组队,优先推荐近三年参加过省级教学能力比赛的团队或个人组队参赛。初赛建议邀请专家参照省级比赛要求,按照教学能力比赛评分指标(详见附件1)选拔,按分配限额推荐作品参加决赛。

2.学校决赛

决赛由学校组织,包括网络评审、现场比赛两个环节。网络评审邀请专家评委对参赛作品,按照评分指标进行综合评分,专家评委根据评审得分排名,推荐前10个作品进入现场比赛环节;现场比赛由各参赛团队进行教学能力展示,专家评委结合教师提交的教学设计实施方案及现场展示与答辩情况进行综合评分。

3.公示并发布

决赛结束后公示参赛团队获奖名单,接受实名书面形式投诉或异议反映。

4.推荐省赛

学校根据决赛公示结果,按省赛文件要求遴选优秀作品进一步打磨,录制课堂教学视频,推荐参加省级比赛。

(二)时间安排

1.2025年3月21日前,各系、院、部完成初赛。

2.2025年3月28日前,各系、院、部将参加决赛的参赛作品材料发至指定平台(http://4vt8hzai.mh.chaoxing.com)。《教师教学能力比赛汇总表》(附件3)和《教师教学能力比赛教师报名表》(附件4),电子版发送至指定邮箱,纸质版报送教务处。

3.2025年4月20日前完成决赛。

五、奖项设置

按照参赛作品总数的10%、20%、30%,设置一、二、三等奖,根据学校文件给予奖励。

六、注意事项及说明

(一)参赛团队可跨部门联合组建教学团队参赛。

(二)专业课程组教学团队成员所在系近3年内实际开设了参赛的专业和课程,并有在校生。

(三)除《比赛报名表》《比赛汇总表》之外,参赛材料(含文件名及其属性)和决赛现场的展示答辩,不得泄露系名称、参赛教师姓名。

(四)参赛作品应为原创,不得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如引起知识产权异议或其他法律纠纷,取消参赛资格,承担相关法律责任。涉及软件使用的,应保证为正版软件,鼓励使用国产软件。


人:韩璐思    联系电话:029-61289731

电子邮箱:2227678426@qq.com


附件:

1.陕西青年职业学院教学能力比赛评分指标

2.陕西青年职业学院教学能力比赛参赛作品材料要求

3.陕西青年职业学院教学能力比赛报名汇总表

4.陕西青年职业学院教学能力比赛报名表


2024年12月31日


[教务处]陕西青年职业学院 教务处版权所有
西安市长安区常宁新区鱼包头街123号
邮编710100   电话:029-61289731